服装创意设计 | SCF2019届毕业设计作品展览 | ||||||||||||||||||||||||||||||||||||||||
2019届毕业设计作品展 SCF Graduate Exhibition 2019 展览时间 Exhibition Time: 2019.5.13-2019.5.17 2019.5.13-2019.5.17 10:00-17:00 2019.5.13 13:00-17:00, 2019.5.17 10:00-13:00 地 址 Address: 德必WE”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外滩) DoBe WE'@BUND 上海市黄浦区九江路501号 No. 501, Jiujiang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服装创意设计展区 失落星球
设计灵感来源于我在冰岛时的徒步旅行经历,冰岛奇特的地形地貌和自然风光让人仿佛去到了另一个失落的星球。我的设计宗旨是为徒步旅行者们提供高质量,耐穿,永不过时和采 用环保工艺的可持续户外徒步旅行多功能无性别服装系列,也可供日常接头休闲通勤穿着,满足多样化的时尚需求,以及传播可持续时尚设计的概念。采用符合冰岛特色的白色与灰色为主要颜色 ,以冰川肌理的形态为灵感进行面料改造,不同质感 和虚实的面料结合,使服装更有层次感和未来感。并采用了环保工艺的高科技防风防水功能性面料。系列中的单品都运用可调节功能设计,不同调节状态可展现服装不同款式的穿着效果,运用抽绳和绑带调节尺寸和长度以符合不同身材的人们穿着,打破了性别,年龄和身材的界限,可使服装的穿着寿命延长,从而达到时尚可持续的概念。 女主角
灵感来源于 80年代迪斯科舞厅,不同于日常穿着,是配合 特殊场合而设计的,无论是款式,色彩,图案,还是材质都突出节奏感和律动感,舞厅灯光炫目闪烁,气氛喧闹欢快,因此色彩 选用紫罗兰,湖绿蓝和闪光缎料,在灯球和霓虹灯下更显效果。此次挑选了雍福会的真丝古着外套、大衣和面料进行了改造,在廓形上增加了体量,不规则剪裁,保留了原有的开衩和刺绣细节,加缀同色系羽毛、亮片。造型设计参考了纽约 80年代迪斯科,高腰线拉长比例,大面积露背,配上爆炸头,夸张眼妆和水钻。无论静态亦或是动态,都能充分体现服装特点,在舞池毫无约束地展现自我。 新生
当今社会中,老年人口的数量逐年增长,他们厌倦了被忽视。媒体要么倾向于忽视老年人群体,要么对老年人持负面态度。但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时尚形象变得非常有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变老”并不意味着过去的样子。发达经济体的 65岁以上人群是历史上最健康、最活跃的人群,这得益于他们健康充足的饮食、良好的医疗保健和积极的生活方式。由于这些生活方式和态度的改变,65岁以上不再代表着人生的下坡。 时尚产业的流行趋势不断在变——这不仅是服装,也适用于模特。不过,时尚界似乎存在一种普遍的“类型”——高、瘦、白、年轻 ...因此,毫无疑问,模特行业对于 60岁以上的模特没有多大的市场。时尚服装品牌也没有关注或针对老人设计的服装。时尚不应该有界限。在全球老龄化的趋势下,老年人作为一股新的消费力量,不应该被时尚界忽视。从老年时装的风格来看,有很多令人惊叹的方面值得学习。通过对旧衣服的改造,重新设计适合老年人的衣服。 我从 80年代的服装风格中汲取灵感,给老年人带来青春和活力,也给他们的旧衣服带来活力。从而鼓励今天的老年人对生活有积极的态度,勇敢地追求生活中的时尚和美。 蓬蓬地事
设计主题灵感来自美国电影《千星之城》,叙述一种清新阳光、正义向上的力量。 以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上海地图的形状为切入点,注重点线面错落有致的结合,大面积使用马卡龙色系,都市少女感韵味十足。并且使用斜及不对称的技巧以及局部的夸张装饰处理,而在剪裁设计上则略有宽松,充分考虑穿着舒适性及恰当地显示体型,实现在冲突中探寻和谐。借鉴中华传统造纸技术的技巧,巧妙地使用羊毛湿毡、戳毡、机缝、 手缝珠片等工艺手法,让面料在服用性能和视觉效果上极大丰富感官体验。将平实与装饰,对比与和谐、经典与变革合二为一。 珊瑚白
从古到今,珊瑚都是一种艺术价值极高的工艺品原料,被人们用在各个方面,尤其是做为首饰和衣服扣子。可以说珊瑚礁对于人们的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在现今的地球中,由于人们对珊瑚的过度开采,并且对海洋环境的大肆破坏,形势并不乐观,活珊瑚数量逐年锐减。再这样不管不顾下去珊瑚礁即将灭绝。为了地球的未来可持续的发展,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管理,合理的开发海洋资源。为了呼吁人们注意保护海洋环境,珍惜保护珊瑚资源,我选择从珊瑚的形态出发寻找,寻找纹理结构的灵感。 由于珊瑚死去后将变成白色,所以我选择白色做为服装的颜色,来警示人们关注珊瑚现状,同时结合旧衣服改造,让时尚与环保通行, 减少新衣的生产也是减少污染的排放。 文化映射
在我的毕业设计项目中,我将当代时尚与蜡染、哇扬等印度文化的传统形式相结合。蜡染是通过用称为 tjanting的喷射工具 绘制抗蚀剂的点和线来制作的,或者通过用称为帽的铜印模印刷抗蚀剂来制作。涂上去的蜡不吸收燃料,因此通过将布浸泡染成 一种颜色,用沸水除去蜡,如果需要多种颜色,技术人员则会选 择性地着色。 Wayang是一种在印度尼西亚和东南亚其他地区 发现的木偶剧艺术形式,其中一个戏剧性的故事通过木偶投掷的 阴影讲述,有时与人物角色相结合,并选择。wayang树作为剪影和细节的灵感 之所以选择蜡染作为我的毕业作品,是为了保护印度尼西亚的蜡染文化,考虑到印度尼西亚许多人开始比以往更多地穿蜡染。将传统的蜡染技术和不曾使用蜡染的牛仔布结合起来,可以为收藏品创造更多价值,也可以在蜡染领域展示创造力。 旷野恐惧症
这个概念的一开始就是基于一个医学心理难题。对我而言,这个叫做旷野恐惧症的心理疾病,曾让我对周围的环境感到困惑,比如关于外界环境不安全的很多严重问题。正因为它曾对我的精神上有过伤害,所以我希望能尽力帮助因此受苦的人他们很难直接面对这种情况,我也试图找出一个可以缓解这种症状的集合, 通过一些有用的程序,如覆盖整个身体作为保护。然后接下来添 加越来越多的小面料,因为这可以很好地适应他们的皮肤,并且最后一步,患者得到非常舒适的手臂或腿上的面料。旷野恐怖症是因为神经元系统,这是我们控制身体的中心。基本上当人们陷入悲伤时,细胞就会转动当有高兴的东西收缩时,细胞就会变大,就是这样的关键原则,成为了我设计的基本原理之一。 篝野行
旅人不息,踏草而生。本系列作品以漫游者的自然之旅为灵感,通过了解与分析旅行装束及旅游者形象的发展历史,总结出服饰与游牧设备(帐篷,包包之类产品)之间的可转化概念(逆转),通过模糊装备产品与服装的定义界限的方法论和延续三宅一生“一片布包裹”的概念,以东亚包袱皮文化为例,利用风吕敷(包袱皮)一片布多用途的特点,实验研究集包袋 与衣服于一体的服饰设计,探讨如何完成将装备产品在作为功能性附属物的同时也融入服装本体,成为构造服装本体廓形结构的一部分的设计,满足实用主义与美观一体的设计,突破以往服与饰分离与搭配的形态关系。再结合牛仔衣改造与游牧文化的绳结元素,打造浪漫自然环保的漫游者形象。 浪迹
流浪,漂泊,迁徙存在于人类社会历史贯穿始终。从出埃及记到现在的难民潮,破败的家园和撕裂的记忆将一直流动。本系列从叙利亚传统服饰获得灵感,结合破坏式时尚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从完好,被毁坏,到重建这一循环过程。在廓形方面我采用了抽褶技法和柱式的垂坠外轮廓,符合了传统服饰的外形和长途跋涉过程中服饰的状态。弹孔刺绣细节寓意修补伤害,形状的选择则选取了弹孔,锈迹,和叙利亚传统花朵印花 的结合体。丝网编织细节的灵感则来源于包扎伤口的网,通过把它们和当下时尚相结合,这个系列旨在探讨难民群体如何找回自我身份认同,社会又该如何提供帮助。 枯萎是一首诗
大多数时候人们关注的总是花儿盛开时候的光鲜亮丽,然而那些枯萎的花朵总是被遗忘或者丢弃。但枯萎是时间流逝的过程,也是生命周期里必不可少的一环,于我而言,这是新的盛开。为了抓住消失的瞬间让我想到了摄影,所以在这个系列 中我用的最重要的一个工艺是’蓝晒法’--洗照片的方法之一。我从生活中收集了许多枯萎了和正在枯萎的花朵,但并不是把它们印成照片或者直接放在衣服上,我把它们的轮廓,光 影,瞬间印在了面料上,或者说是阳光,风和空气印上去的。这是一个不可预测的过程,就像我们的生命,结果也许并不完美,也不是华丽辉煌的,但那之中的平静和柔软展现出了脆弱中的坚强。这并不是关于灿烂的花儿或者宏伟壮丽的景色,而是关于微小隐秘,不引人注意的与朝生暮死。 正在修建中
这个系列的灵感来自于建筑工人,他们对粗糙和阳刚之气有着深深的依恋。我想通过利用衣服的轮廓与叠加元素来塑造具有 独立和强烈个性的女性。其主要思想是创造功能性服装,采用的主要面料是防水和防风,以实现全天候系列服装。黑色为基本色,与强烈对比色相结合,创造出高可见度的外观,这在建筑工人的制服中可见。当中钢锁和伞绳在这个系列中扮演了一个重要且不可忽略的细节来支撑主要的灵感来源。 金缮
这个系列的设计是对不断增长的纺织废料的环保回应。仅在中国,每年就有2600万件服装被丢弃。如果不加以处理,大量的纺织废料将造成填埋场堵塞、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办法是用现有旧的、破旧的或不再流行的服装的材料重新设计服装。以这件牛仔夹克为例,它是由雍福会提供的两件二手牛仔夹克和一件二手连衣裙做成的。他们被拆解,用金线重新连接,组成一个新的廓形。设计背后的灵感来自日本修补陶器的艺术 (也被称为金缮 )。如果一块瓷器要裂开,这种修补技术不是试图掩盖裂痕,而是强调并引起人们对破损的注意。断裂的线条和可见的创伤裂缝被金色细木工强调,成为作品的审美焦点。 楚楚
武侠是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意象,它蕴含着阴阳结合、刚柔 并济的平衡之道。武侠也是意境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几千年的 历史中,中国人逐渐形成了一种自然、优雅、向往洒脱的审美意趣, 古往今来的衣饰也保留着衣袂翩翩的大廓形。从小读武侠小说的 我从浪漫的英雄世界中学习到了正义、自由、爱与和平,它是第 一个教会我中庸之道的“老师”。所以我希望我的毕业设计能带 给观众对于武侠的共鸣。这个系列的重点将放在如何表现刚柔并 济和如何使武侠服装日常化上。 戏隐人生
这个系列是以国粹京剧作为灵感源,将京剧元素与街头服饰相结合。设计思路是不要突兀的植入传统元素,而是在结构和风格上以渲染式的手法将其与街头风相融合。我以街头风廓形为基础,将各种元素进行了转化与抽象化,我将具象的脸谱转化为抽 象的图案,并以较为随意的手法用毛线在旧毛衣上进行了刺绣。 另外,我还将旧的牛仔裤与运动型面料进行了拼接,使整体风格更为街头和休闲。我以黑白灰作为基本色,加入具有京剧色彩的中国红和具有街头风格的橘红色,形成一种较为简洁并且具有冲击感的视觉效果,表达出中国文化掷地有声的感觉,以及年轻人的朝气。 非使女
《使女的故事》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一部小说,聚焦于反乌托邦世界和被法律剥夺权力的女性。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是奥 芙瑞德,她是我的灵感中关于女性如何为自己的权利而战的完美 先锋之一。这个故事是关于性别平等,政治权力阶级,注重本质上更女权主义的问题。 独立的女性,我的系列作品深受故事启发,激励女性变得更勇敢、更坚强,并对自己有自我意识。 自爱,作为一个女人,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女性需要理解我们应以女性自己的方式变得强大,这是非常重要的。 思想开放,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做任何我们想做的事,我们都是自由的。而时尚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别人的看 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 57赫兹
主题为 57赫兹的原因是因为正常走路所发出的声音频率是57赫兹左右,也是人们通常的舒适声波频率。我最初的灵感来源于记录日常生活中各种有趣的声音,比如走路的脚步声,交通工具的鸣笛声,路人的喧闹声等。通过记录人们日常走路时发出不同的声波频率,想到不同性格的人的穿着方式,由此想到用不同质感的材料来表现出声音。通过服装的形式来表现这些具有不同特色的声音。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将声音从听觉化转化成视觉化,由此想到了用印花的方式来表现声波的起伏变化,在印花的图案 上我用了抽象化的声波变动和抽象化的路人影子来表现出声音视觉的效果,通过不同的抽褶技术和大面积的编织的技术来表现声音在服装上的多种展现方式;大量地用了橡皮筋以打结的方式来连接每个金属圈,用金属圈走路时的晃动产生的碰撞声来表现声波的变化。由此达到用服装的多种方式来表现声音的变化和效果。 陆家嘴沦陷
设计灵感来自于自己的一段需要穿着正装上班的实习经历。将初次穿着正装的不适感和身着正装进行日常活动时服装的形态及其变化捕捉下来,进行适当的夸张放大,在不改变其挺阔,修饰身形的经典特征的情况下,将形变的结构重新放置于正装的传统结构中,同时抛弃人们对西装与衬衫这组固有搭配的理念,将贴身穿着的弹力打底面料与衬衫版型融合,创造正装搭配新的可能。通过这类戏谑的设计表达手法向当下男性固有社会形象发出挑战。 谋杀罗曼蒂克
这个系列的灵感来源于“恐怖宠物店”中的一个故事:曾经月球上住着月之女神嫦娥和玉兔,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月,把他们都杀了。这让我想到了用理性和规律解释一切的科技正在谋 杀我们对未知的想象。这样持之以恒,我们会变得《仿生人会梦到电子羊吗》中有人的外貌长相思维,却没有同情心不会做梦的仿生人。于是我决定将赛博朋克和汉服结合,用机械式的变形方式来破坏汉服本身的廓形和结构,从而体现科技对人性和感性的谋杀。 21
系列——“21”的含义是 21克,它被认为是人类灵魂的重量。 整个系列通过裸色色系和半透明欧根纱面料的运用,体现了“21克”的轻盈感和 second skin的概念。并且尝试在服装设计概念与实穿性的之间寻求平衡点,在保证其可穿性的前提下,通过细节设计展现设计灵感。设计师沈雨瑶希望用“为自己的衣橱设计 服装”的理念作为出发点,呈现出高品质的服装。 面具之下
这个系列的灵感来源是最近影响许多年轻人的心理问题。在生活各个方面,从他们的自信到风格的选择都在改变,这导致出现了被称为“冒名顶替综合症”的现象,在这种现象中人们总是想带着口罩。由于心理问题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主题,所以我尝试通过一件艺术品来表达,毕加索的“镜子前的女孩”在我的颜色和技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这就产生了通过面料设计来表达人们各种情绪的主要概念,旨在告诉人们应该自由地 表达自己。正如人们拥有千变万化的面部表情,拥有广泛的身份个性也是很正常的。 WELC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