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设计架起心灵桥梁:“心衣相织”同理心设计课程展开放中! |
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心衣相织”同理心设计课程汇报展持续开放中!一件件造型新颖、充满巧思的服装陈列在工作室中。色彩丰富的运动服、颇有设计的小礼裙,然而,与一般设计展览不同的是,它们不是为T台上光鲜亮丽的模特而设计,而是为“看见他者”而生。 地点: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逸夫楼508 时间:即日起—2025.08.31 9:00-16:30(工作日) 本次展览由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主办,聚焦“同理心设计”理念,通过学生设计师与特殊群体“缪斯”的深度合作,呈现了一场跨越文化与情感的时尚对话。在每件服装旁边,都有一个记录册,细致地记录下缪斯的名义、经历与故事。为矮小症患者定制西装、给智力障碍的女孩儿设定礼服……这些缪斯,有来自职业学院的智力障碍人群、有东华大学退休管理委员会的老年模特,也有行动障碍人士。 设计师:杜若秋 缪斯:曹沈磊 (为“星星的孩子”打造一座可移动的“堡垒”) 这件衣服是他的“石头”外壳,也是他的“花果山”。外层硬挺的面料给予他安全感,内层柔软的亲肤材质和高饱和度的色彩,是他绚烂的内心世界,只在他愿意时向外展现。创新的磁吸扣设计,不仅穿脱方便,更减少了可能造成困扰的听觉刺激。 这不只是一件衣服,而是一座可以移动的堡垒,一个连接他与世界、表达真实自我的桥梁。 缪斯曹沈磊是一位来自特殊奥林匹克东亚区的青年,他热爱社交并对世界充满好奇,认同自己是《西游记》里的“石猴”,外表坚硬,内心却无比丰富。 设计师:杜若秋 缪斯:黄瑞霖 (将热爱的运动“穿”在身上) 设计师巧妙地将他热爱的运动元素融入日常服装。骑行手套的分割线条,化作了后背的透气结构;乒乓球拍的优美弧线,变成了下摆和袖口的独特标识。明亮的色彩,源自他旅行记忆里的天空与花朵。磁吸扣和斜向口袋,让穿脱和使用都毫不费力。 当挚爱化为守护,这件衣服成为了他探索世界的伙伴,用最温柔的方式,拥抱他的每一次尝试。 缪斯黄瑞霖一位来自特殊奥林匹克东亚区的青年,他热爱骑行和乒乓球运动,服装中清爽的雾霾蓝像城市的天空、明亮的橙色如同路边的小花,既醒目又充满活力,这是独属于他的旅行记忆。 设计师:张嫣仪 缪斯:卢伟芬 (一件衣服,两种人生) 如何在一件衣服里实现优雅与活力的自如切换?设计师给出了答案。采用传统板蓝根进行植物染色的天然棉布,不仅环保健康,更散发着淡淡的植物香气。通过一根简单的抽绳,就能轻松实现裙装与运动外套的形态转换,完美适应不同身份的需求。 这是一种“慢时尚”的实践,更是对多元生活方式的致敬,让一件衣服拥有更长的生命和更多的故事。 缪斯卢伟芬兼具着大学体育教师与时尚模特的双重身份,她的生活需要在运动与优雅之间自如切换。 设计师:陈俊彤 缪斯:施乾馨 (将岁月的故事,编织进衣衫) 设计师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姿态融入一件西装。挥拍时的锐利弧线,构成了肩部的力量感;交谊舞的旋转韵律,则体现在后摆的流动垂坠中。通过解构与重组,这件西装在保持正装仪式感的同时,为长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活动自由与穿脱便利。 服装是身体的记忆,它将青春的锐利与暮年的优雅共冶一炉,讲述了一个人完整而动人的生命故事。 缪斯施乾馨是一位从羽毛球健将到优雅舞者的中老年男性,他的生命轨迹在运动场的爆发力与舞池的韵律感之间完美交织。岁月赋予他两种截然不同却同样迷人的姿态。 设计师:彭彦鑫 缪斯:朱鹰 (当服装的曲线,呼应生命的旋律) 设计的核心是“自主”与“尊严”。设计师从声波的韵律中汲取灵感,前襟流动的曲线、不对称的裙摆,都如同音乐的旋律般优美。更重要的是,不对称的剪裁结构,让单手穿脱成为可能。服装不再是束缚,而是身体的延伸,是身份的认同。 无障碍不是附加功能,而是设计的起点。当服装与人产生“共鸣”,美与功能便实现了最终的统一。 缪斯朱鹰是一位来自上海市肢残人协会、热爱音乐的独臂女性,她用独特的生命韵律谱写属于自己的乐章。残缺的身体里住着不妥协的灵魂,在音符中找到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李峻 SCF学院院长 本次课程是东华大学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合作培养“T型时尚创新人才”的重要探索。 当学生学会用他人的眼睛观察世界时,他们不仅能成为更好的设计师,更能成为更有温度的社会成员。 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同理心与沟通能力、专业灵敏度、研究力和创新力,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Anika 爱丁堡大学服装设计系主任 “这一项目在课程体系中占据着特殊地位,它要求学生们突破课堂常规与设计边界,不仅关注美学与潮流,更聚焦于人、生活与故事。” Kirsty 同理心设计授课老师 “时尚不止流于表面,它更可以充满温度、承载善意,传递深切的理解。” 袁佳颖 服装创意设计系课程协调人 “这次展览是‘同理心设计’课程的成果展览,该课程是首次开课,鼓励学生以共情为起点,为现实中的大众群体量体裁衣。通过这个课程,我们希望学生在设计时不仅考虑到T台上模特呈现出来的设计感,而是融入同理心的思考,让设计深入到不同处境的普通人的日常中。” Clement 开幕式主持、国际学生代表 “同理心设计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场关于理解与共情的探索。在这里,设计不再是冰冷的线条与色彩,而是带着温度的故事与对话。” 方静涵 学生代表 “同理心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个设计细节中的关怀。” 彭彦鑫 学生代表 “同理心设计不仅是如何做一件衣服,更是如何用设计去倾听、去理解、去传递那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 Rim 国际学生代表 “希望未来我能继续用所学去创造真正有意义的设计,让社会看到特殊群体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现场,学院向国际特殊奥林匹克东亚区、长宁区特殊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肢残人协会等支持单位颁发证书。现场展出的每件作品均附有创作手记与缪斯访谈视频。 (学院向国际特殊奥林匹克东亚区颁发感谢证书) (学院向长宁区特殊职业技术学校颁发感谢证书) (学院向上海市肢残人协会颁发感谢证书) (学院向东华大学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颁发感谢证书) 据悉,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始终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共情能力作为育人目标。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中英合作教学网络优势,聚焦打造兼具跨文化思辨深度与社会价值联结广度的特色课程体系,通过沉浸式的跨文化教学场景,引导学生打破“自我中心”的认知局限,依托与“缪斯”志愿者的深度互动实践,推动学生将抽象的同理心认知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社会服务行动,实现理论认知与实践担当的有机统一。 (《同理心设计》课程作品展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