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暑期学校,探寻可持续发展“中国方案” |
6月16日至7月11日,由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以下简称SCF学院)举办的2025国际暑期学校——中国可持续设计与非遗创新项目圆满落幕。活动中,来自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7个国家,9所国际合作院校的19名国际学生,与中外导师一同深入上海与浙江安吉两地,通过实地调研、文化体验与创意设计工作营,共同探索中国可持续时尚与非遗传承创新。 (工作营学生作品展示)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安吉余村,SCF学院将核心设计实践聚焦于“以竹代塑”的时代命题。我们以“竹构”为主题,开启了一场关于竹材设计应用多元可能性的深度探索。 在工作营中,师生们跨越文化与专业的边界,以极高的创作热情投入实践。他们不仅向非遗传承人学习传统的竹编技艺,更对竹材的物理特性、文化意涵进行精研与再思考,尝试将这一古老而充满生命力的东方材料,用现代设计语言进行创新表达。最终,这场探索之旅的璀璨结晶,汇聚成了一场精彩的“竹构”主题设计展。 (前期调研学习与workshop) 展览中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设计思维碰撞与文化交融的见证。例如,Panha、 Audrey、 Rebeca所在小组设计的竹编灯具,其灵感便源于《孟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哲思。她们通过竹竿和竹丝编织的经纬结构,创造出视觉上的紧密联结,寓意着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的守望相助。这件作品充分展现了SCF学院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与卓越的设计转化能力,也为“竹,如何在当代设计语境下焕发新生”提供了诗意的解答。 (小组成员与作品合影留念) 本次工作营不仅深入乡村,亦在上海的都市文脉中汲取养分。在上海电影博物馆,同学们步入光影隧道,感受百年电影史中蕴含的叙事美学与时代精神。而在“小童心·大艺术”的传统水墨画体验课上,大家手执毛笔,在宣纸的氤氤墨色中,体会“气韵生动”的东方哲学。同学们还探访了海派旗袍领导品牌“庄容”,深入了解了这一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百年变迁与文化内涵。从精湛的刺绣、手绘到复杂的盘扣制作,近距离观摩高定旗袍的诞生过程,让大家对“中国匠心”有了更为具备象的认识。这些多元的艺术体验,为同学们的时尚设计与创意表达,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灵感来源与文化底蕴。 (外国同学体验传统水墨画) (参观电影博物馆和企业) 为了引导学生从全球视角审视可持续时尚议题,SCF学院还特别组织了一场关于可持续设计与环境保护的讲座。本次讲座荣幸地邀请到了东华大学可持续时尚中心的专家,为师生们带来了前沿分享。讲座聚焦塑料污染治理与纺织行业的可持续转型,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设计创新与政策引导驱动产业变革。这场深度对话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权威的行业洞见,也激发了他们作为未来设计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东华大学可持续时尚中心专家讲座) Nguyen Bao Khanh Linh 来自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国际学生Nguyen Bao Khanh Linh分享感言:“今年夏天,我在2025国际暑期学校收获颇丰。在安吉,我们深入研究竹子设计,制作了竹灯,并了解了当地从贫困到繁荣的历史,还与热情的居民交流,让我从自然中汲取了灵感。在上海,我感受到浓厚的创意氛围,参观了复古商店,结识了许多有趣的人,这里的时尚和艺术场景为我带来了新的设计灵感。整个项目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哲学,锻炼了设计思维和视觉传达能力。虽然与一些国际朋友交流需要借助翻译工具,但我们依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学到了新的设计技巧,还激发了我继续探索和突破的勇气。感谢东华大学和Karen让我参与这次难忘的旅程。” Daniella Eleni Savva 来自科廷大学的国际学生Daniella Eleni Savva分享感言:“这段与新朋友们共同度过的时光,不仅让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更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学习与成长往往发生在我们未曾涉足的领域。项目中所探索的中国传统实践与历史知识,对我未来的学术和职业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个人生活与设计实践中,融入更环保的解决方案,为未来创造更多可能。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经历,意义非凡。它不仅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不同背景的人们相互理解,更提供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朋友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宝贵机会。” India Woodward-Leth 来自奥塔哥理工学院的国际学生India Woodward-Leth分享感言:“在2025年国际暑期学校中,我体验了书法与竹编,感受了中国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这让我意识到,尽管我们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但人们的生活仍有许多相似之处。项目的最大亮点在于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服装设计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经历和各国文化差异。这段经历将有助于我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我将把这个项目推荐给所有同学,它提供了一个与国际学生合作、共同旅行学习的绝佳机会。在与不同国家的同学合作中,我发现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运用AI,而我们在新西兰较少涉及这一方面,通过合作,我们将AI设计与我们的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作品。” Michael Shane Atherton 来自奥塔哥理工学院的国际学生Michael Shane Atherton分享感言:“此次中国之行,我怀揣着学习可持续设计理念与体验乡村文化的期待而来。而这段旅程带给我的收获,远超出最初的想象。尤其是安吉之行,亲眼见证了一个地区从重工业转变到可持续发展典范的华丽蜕变。与此同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及中国学子们的思想碰撞,更让获益良多。最令我震撼的是安吉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取得的卓越成就。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宝贵的专业知识,更建立了可能助力未来职业发展的人脉网络。我强烈推荐这个项目,它既能提高自身到文化洞察力,又是提供专业成长的绝佳机遇。与多元文化背景的伙伴们协作虽然充满挑战,但正是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适应力与团队协作的珍贵价值。” (合影留念) 2025国际暑期学校——中国可持续设计与非遗创新项目是SCF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引导学生将专业所学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我们不仅让世界青年亲身感受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澎湃脉动,更在一系列的设计实践与思想碰撞中,共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充满青年智慧的“东华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