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F学院10周年|SCF学院学生作品亮相爱丁堡艺术学院时装秀


SCF学院通过与海外顶级合作院校的合作,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国际一流教育体系,组建一支由爱丁堡大学外教、东华大学本校教师和全球招聘教师组成的国际一流师资队伍。通过双赢、持久的教学与科研合作吸引国际优秀时尚创意人才,保证一流的学科建设。教学方案的设计与爱丁堡大学相关专业同步,专业核心课程全面引进外方的特色教育资源,全部采用英文授课,以国际领先的专业水准引领专业建设和发展,培养一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时尚创意设计高端人才

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SCF)作为东华大学与爱丁堡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建院10周年之际,服装设计专业共11名学生的优秀作品在爱丁堡艺术学院发布,将创意设计带到英国苏格兰的舞台上。

当地时间6月7日晚,在恢弘的音乐与绚烂的灯光辉映下,爱丁堡艺术学院时装秀在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大堂内拉开帷幕。爱丁堡艺术学院(ECA)院长胡安·克鲁兹(Juan Cruz)致辞并对来自东华大学的师生代表表示欢迎。


(爱丁堡艺术学院院长Juan Cruz致辞)


爱丁堡艺术学院院长胡安·克鲁兹致辞后,来自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作品率先登场。


王健

Bryce Wang

(王健Bryce Wang作品)


      我的设计参考了中国传统民间工艺袼褙的工艺,在民间人们通常将此工艺运用在传统老布鞋履,以及戏曲道具的制作上面,俗称“打袼褙”。受此启发,我在保留原有的基本制作方法上,通过利用传统的纸板立裁工艺的基础以及参考雕塑制作中“脱模”等工艺,设计三维廓形,通过面粉制作的浆糊将废旧布料与三维模型进行粘合,通过控制面料的层数来确保服装廓形的硬挺度,经过风干以后,脱模 ,达到想要的基本服装廓形。最后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料做不同的肌理尝试,最终达到最后的设计效果。此设计为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创意运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将一种乡土记忆巧妙的融合到现代服装设计中。


陈素鑫(印度尼西亚)

Crista Chen(Indonesia)

(陈素鑫Crista Chen作品)


      我的灵感来自于斗鱼,它们喜欢与同类争斗,争斗后身体变得遍体鳞伤,这样的斜线让我想起了褶皱。因此,我将此作为创意,并在我的作品中进一步运用这种褶皱技术。在花朵的细节上,我借鉴了斗鱼鱼鳍的形状,并使用激光切割布料和塑料材料来制作花朵。使用塑料的原因是,斗鱼通常被装在塑料袋或瓶子里出手。而且它的点缀比如珍珠,用来支撑花朵的整体形状,使其更有吸引力和趣味性。


林嘉欣

Christine Lin

(林嘉欣Christine Lin作品)


      我们需要探索海洋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未来的共存方式。牡蛎和人体,两个看似独立的生命体,却有着共生关系和永恒的轮回命运。本设计系列旨在将受牡蛎壳启发的放生方法与材料的创新设计方法相结合,从而实现跨学科设计。本项目不仅关注仿生轮廓和纹理以拓展时尚的发展,还关注材料及其再利用,为事先时尚领域的可持续目标提供实用价值,以时尚为载体实现仿生穿着,实现贝壳废弃物回收元素在服装中的应用,让服装全生命周期服务于海洋和人类社会,这是设计师对未来负责所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此外,时装秀展示了爱丁堡艺术学院学生的课程作品,其中东华大学与爱丁堡大学2+2联合培养的8名学生成衣作品在秀演中亮相。

      受苏格兰传统织造商Lochcarron以及V&A博物馆Dundee分馆苏格兰格纹展览的启发,ECA大三的学生们用现代技法、充满技巧的剪裁、创意构造和廓形来演绎传统织物,来自SCF的Emily Lee(韩国)和郭亦菲同学,也展示了这个合作系列里她们的创意作品。


(郭亦菲 Grace Guo作品(左)、Emily Lee作品(右))


      大三的另一个课程成果要求同学们展示品牌和专业意识,每个人都需要有独到和负责任的设计理念,同时具备时尚产业的高度认知,来自SCF的Helen Jovita(印尼)、杨翔东和郭亦菲也有精彩的作品呈现。


(Helen Jovita作品(左)、郭亦菲作品(中)、杨翔东作品(右))


      本次大秀的重头戏来到大四年级的毕业设计系列,他们中的许多人会迅速成为设计界的中坚力量,来自SCF的邱添、周佳颉和方若愚同学,带来了他们精彩纷呈又充满无限想象力的毕业设计系列。


邱添

Zoe Qiu

(邱添Zoe Qiu作品)


     当代年轻人存在 你越不让我看,我就越想看的叛逆心理。马赛克 往往出现在保护隐私或隐藏敏感信息的地方,使画面呈现出一种 若隐若现 的微妙状态,但这种状态往往是最吸引人的。如今,社交媒体和企业经常使用 遮遮掩掩 的营销策略来吸引用户的兴趣,以达到自己的销售和宣传目的。盲盒、模糊重要信息的文章标题等都是这种现象的产物。同样,人们对宗教、神秘学、科学等没有具体实物形象的瑰丽事物也充满好奇。因此,本项目旨在通过研究处于 被打码 状态的事物、东方神秘主义背景下的 五音五脏 以及人们对未知事物的科学探索,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


周佳颉

Rachel Zhou

(周佳颉Rachel Zhou作品)


      我想讨论的是我们与科技社会的关系,无论是对手机的依赖、无尽的电子邮件、电话会议、软件升级的红点提示等等。人们渐渐成为技术的奴隶,与机器共存和竞争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被动成瘾”,并引发一系列身体健康问题和信息感知的模糊。对于这个项目,我想为女性设计一款基于“感知性遗忘”、“磨损语言”和“职业倦怠症状”的服装,通过对西装的解构,破坏,重组,制造一种渐渐变得混乱的感觉。


王嘉宁

Flow Wang

(王嘉宁Flow Wang作品)


      灾难不是灾难。

      “我存在于这个世界。我常常感受到很多很多。我无法完全用言语来形容,但我多么渴望,这一切一切都能够被诉说”。

      这个系列通过材料、色彩、结构与极简美学,构建出高敏感人群的世界之冰山一角。


方若愚

Noah Fang

(方若愚Noah Fang作品)


      Apostles. This collection is an exploration of innovative tailoring and the d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structures, with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of various fabrics. This collection initially began with the concept of desire, subsequently exploring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desire and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s an expression of human desires, ultimately surpassing their original intentions, creating new desires, and remaining consistently linked to military violence. The initial fabrics used included Kevlar and carbon fibre, evolving to unconventional CAD embroidery techniques made with metal threads and epoxy resin coatings. The patterns on the fabrics transition from straightforward imagery to more 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s. With creativity rooted in deconstructing military themes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expressed through repetitive sharp pleats, asymmetric arrangements, complex layering, and continuous patterns. This thematic exploration culminates in two final outfits that reflect a return to and introspection on humanity. These designs are intricately linked to the theme, with a primary focus on menswear and unconventional logic.


      *以上展示作品无前后顺序。

      *以上为同学们作品部分展示。

      *若有转载需求,请注明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