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颠覆认知:AI是工具还是创作者?


当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科技浪潮与设计灵感、传统文化底蕴相互碰撞,会激荡出怎样的创新火花?

近日,德国汉堡应用科学大学Peter Kabel教授受邀莅临东华大学,主持开展了为期两天的AIGC系列专题活动。本次活动以“主题讲座+多场工作坊”的多元形式,为全校师生呈现了一场融前沿观点、实践探索与文化思辨于一体的创意盛宴。

在面向全校师生的公开讲座《注意力重置:生成式 AI 如何改写创意经济》中,Peter 教授与来自各专业的师生分享了深度观察,“在AIGC时代,知识与技能本身不再稀缺,真正的竞争力已转向内容的可信度、模型对文化多样性的包容力,以及精准构建语境的能力。”围绕“AI是否将重塑创意行业生态”“设计师在未来应扮演何种角色”等议题,与师生们展开思辨对话,引发广泛共鸣与思考。



为服装创意设计与环境设计专业大一学生定制的“AI × Design Future”工作坊,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揭开AIGC的创作面纱。Peter 教授不仅展示了AI生成图像在质感、真实感与美学表达上的高水准,更引导学生理解“设计师如何不被技术束缚”——通过构建清晰语境、运用故事思维优化提示词,并在多次迭代中筛选、组织与优化,将AI转化为拓展创意边界的协作工具。

实践环节中,同学们以“生成空房间基底+同视角多风格演绎”为任务,快速上手工具、探索表达可能,并在Peter的集中点评与个别交流中不断完善作品,现场学习热情高涨。


(现场练习作品)


在面向服装创意设计、纺织品设计及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工作坊中,主题进一步聚焦于“生成式AI与传统服饰文化的融合”。Peter 以“未来旗袍”为命题,鼓励学生从传统纹样、剪裁与服饰文化中提取灵感,借助AI工具实现从概念到视觉方案的快速转化。

他打破单向授课模式,仅在介绍工具基本原理后,便将创意主导权交还学生。同学们在构思、生成与迭代中,不仅实践了技术应用,更深入感受到AI作为文化转译媒介的潜力,探索 “科技激活传统”的现代设计路径。


(“未来旗袍”AI创作现场学生作品)


多场工作坊均设有作品展示与交流环节。学生们不仅上传和分享生成结果,也在互看、互评中激发新思路,Peter与同学们进行一对一沟通,结合行业经验为创作提供建议。整个工作坊阶段不仅是工具学习,更是一次次思维拓展和协作共创的实践训练。

作为服装方向co-teaching 的张颖老师表示:“Peter老师以创新的小班实践模式,为大一学生搭建了一座直通AI设计前沿的桥梁。他不仅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了生成式AI工具的应用,更成功地激发了他们的原创思维,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如何将AI这一“创造力引擎”转化为赋能设计创作的革命性力量。”



环境方向的秦觉晓老师表示:“学生们或许早已接触过生成式模型,但本次co-teaching活动中,在Peter教授的专业引导与实操带教下,大家实现了从“零散尝试”到“系统运用”的跨越。同学们不仅深化了对AI设计逻辑的理解,更学会了以storytelling构建提示词、用迭代思维优化创作,在与同伴协作、与专家互动中,真切体会到AI与设计协同的核心价值,展现出极强的探索欲与创造力,活动真正实现了技术赋能与思维提升的双重目标。”



为期两天的AIGC系列活动,既有理论高度,又接地气、重实操,成功营造了“可观、可感、可动手”的学习场域。师生们不仅近距离体验了生成式AI在设计领域的前沿动态,也在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的交汇处,看见更多创意的可能。

Peter Kabel 教授以其专业的视角与生动的教学方式,不仅传递了工具与方法,更启发了在AIGC时代如何持守设计本位、善用科技能量的深层思考。

未来,学院将继续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更多跨界融合、启发创新的学术活动,为师生的创意成长搭建更宽广的实践平台